12月15日,2021大湾区数字交通大会在深圳会展中心胜利开幕,大会由中国智能交通协会指导,由广东省北斗移动物联网产业研究院、深圳市智慧交通产业促进会联合主办。会上,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智慧交通处处长徐忠于发表了《深圳智能交通创新实践分享》主旨报告,本文为演讲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本人审核。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智慧交通处处长 徐忠于
徐忠于: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
我的汇报有三个部分。一是深圳智慧交通建设背景,二是现状和成效,三是北斗+互联网单车监管创新实践。
一、关于智慧交通的思考
新时期的国家战略对深圳智慧交通发展提出新要求。党中央、国务院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为深圳交通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新活力。交通运输部批复深圳作为首批交通强国试点城市,重点之一是“建设全球交通科技创新高地”。此外,交通运输部印发的《《关于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深圳未来一段时间的智慧交通具体任务。
二、深圳智慧交通成效和现状
十三五期间,深圳市智能交通着力构建互联网+交通、物联网+交通、大数据+交通“三位一体”的智能交通体系,以互联网思维引领交通运输泛在化、数据化和智慧化。以互联网+作为应用,物联网+作为连接,大数据+作为支撑,这是深圳市“十三五”期间建设和发展智慧交通的思路。
“十三五”期间,深圳市在软硬件方面都进行了开发和建设工作,取得了相应的成绩,比如:为30万辆运营车辆安装应用车载终端;打造10条光纤专线交通骨干网,带宽达到40G;连接前端22000多路监控视频;大数据平台汇聚了30大类75项行业静态、动态信息;建成“4屏1热线”对外发布交通出行信息;搭建 “1+N”分布式基础云环境。
在互联网+交通方面,实现管理业务全程网办率100%(除部分特殊业务),实时公交线路覆盖率100%,公交电子支付率90%以上,互联网租车平台系统接入率100%……
亮点一:全国首创行政审批“秒批”模式
通过“四个替代、三个转变”转变服务理念,从事前准入向事中监管和事后评价全面深入推进,99%业务实现无人工自动核发,每年减少燃油消耗1000万升,减少碳排放2.5万吨,实现政务服务全天候、全自动、零现场、零费用办理。
亮点二:全国首推行业车辆100%安装主动安全防控系统
利用“互联网+监管”推动“两客一危”监管模式、“ADAS”人脸识别+主动预警新理念落地,基于人脸特征识别分析技术、车道偏离检测数据等方式,实现对营运车辆司机的疲劳驾驶、违规驾驶、拒载等违规行为自动识别、提醒和处置,成功经验获交通部在全国推广。
亮点三:智能网联汽车管理走在全国前列
开展深圳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开放道路选取、自动驾驶管理政策等一揽子研究,开放测试道路144公里,阿尔法巴智能驾驶公交全球首发,出台《深圳市关于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应用示范的指导意见》,加速推进深圳市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落地及商业化脚步。最近,由市人大统筹,我局牵头开展的《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立法已对外征求意见,预计将很快成为全国首部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管理的法律文件。
深圳首批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道路
亮点四:深圳机场成为全国智慧机场示范标杆
重点打造“高效协同的机场运控”、“主动精准的安全保障”和“一张脸走遍机场”,面向旅客个性化便捷出行服务、面向航司空地无缝保障服务、面向物流可视化集成服务、面向商家数字商城增值服务、面向员工全联接服务的“未来机场”理念获民航总局在全国推广。
智慧机场建设示范
亮点五:妈湾港成为全球首个自动驾驶规模化应用港口
妈湾智慧港作为中国首个由传统散杂货码头升级改造而成的自动化码头,通过远程龙门吊、区块链、无人驾驶拖车、5G无人机巡航、港口作业实时仿真、北斗高精度定位等先进技术助力港口生产力飞升,是大湾区首个5G智慧港口,推动实现港口运营管理智能化。
妈湾港成为首个自动驾驶应用的港口,妈湾港由传统的杂货码头升级改造为自动化的码头,通过远程的区块链、无人驾驶、以及5G的巡航,港口作业出现实时仿真,是整个大湾区首个5G智慧港口,推动港口实现管智能化,这里都是无人自动的。
智慧高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以外环高速为试点,建立了大湾区大的数据中心和检测中心,打造了广东省智慧高速的升级示范,在推动集合高速纳入交通强国的示范工程。
亮点六:智慧高速建设进度在全国位居前列
以外环高速为试点,建立大数据中心及交通综合监测系统,实现对高速公路路网运行状态、车辆实时运行、交通环境动态监测以及交通事件协同处置,打造广东省智慧高速省级科技示范路;推动机荷智慧高速纳入交通强国示范工程,推动构建主动交通管控系统、基于BIM的智慧化建设及运营管理平台。
亮点七:全国首个城市级北斗+互联网单车管理模式
率先利用北斗高精准定位技术对互联网单车采取“定点停放、入栏结算”的管理模式,通过引导互联网自行车经营企业积极参与,投放(置换)新型北斗高精定位车辆,定位精度要求达到亚米级,进一步规范行业发展,提升市民用车体验,为解决互联网单车乱停放问题提供了深圳方案。
亮点八:深圳地铁成为全国智慧地铁示范标杆
2019年,在全国首发《智慧地铁发展纲要》,以乘客为中心,打造从进站到出站全场景一体化智慧服务体系,24种突发场景智能分析及辅助处置、自动调温调光、多样化支付体系、全量信息服务、5G网络全覆盖等功能给乘客带来全新体验。
三、北斗+互联网单车创新实践
互联网单车自2016年10月进入深圳以来,经历了爆发式增长到快速回落的过程,顶峰时期企业数量达10家,车辆规模达89万辆。
互联网单车弥补了短距离出行和公共交通接驳的薄弱环节,提升了疫情期间“多网换乘”无感化水平。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给城市绿色、低碳交通带来新活力、新动能,也给城市管理带来困难,亟需统筹安排,多方协同解决问题,比如2017年4月深圳湾互联网单车挤爆深圳湾、违规占用风雨连廊停放等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深圳面临城市治理承压明显、发展空间不足等诸多挑战,要以创新思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强化依法治理,注重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发挥深圳信息产业发展优势,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让城市运转更聪明、更智慧。秉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全民参与”的工作理念,深圳创新实践北斗+互联网单车管理模式。
一是坚持法治引领。率先出台指导意见和特区法规,形成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行业监管法规制度体系。2017年4月,印发全国首个《关于鼓励规范互联网自行车的若干意见》。2021年8月1日,作为全国首部专门针对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管理的地方性法规,《深圳经济特区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管理若干规定》正式实施,明确了相关部门监管职责,建立了车辆投放和备案机制,给总量控制、动态调整、扣押及处置违法车辆提供了法定依据。
二是坚持科技支撑。在互联网单车爆发的初期,采用GPS定位技术,出现了定位精度较低的问题,于是决定利用北斗高精定位技术改善互联网单车的管理。2020年4月在南山区部分道路进行技术测试,2021年6月起在福田、罗湖、南山、盐田四区实施,10月底全市推广。在推广过程中,我们做了详细的规划和分工。企业要更换带北斗高精定位模块的车辆,定位精度达到亚米级,在0.5米以内。主管部门对停车区进行精准测绘,建立高精电子围栏。同时要求互联网企业改变以往粗放式的管理模式,改变随取随放的服务流程,要求用户定点取车还车、入栏结算,对未按要求停放的用户收取5元、20元不等的调度费用,增加不文明用户的使用成本。目前,深圳市已有40万辆车全部安装了北斗高精定位芯片,完成了大概1.4万个停放区的北斗高精定位测绘,互联网单车的乱停乱放的问题得到了巨大的改善,定点停放从70%左右提高到95%以上,企业经营成本改善,日常运维频次仅为以前的 1/5。
三是坚持公众参与。拓展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管理模式创新成效,持续打造全民参与城市文明建设的新风尚。
从试点结果来看,数据与算力、政策法规、系统建设、技术规范、新技术应用这些都是重要的因素,但是推动智慧交通,推动新基建的发展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能仅仅从技术角度出发,更重要的是全身心的投入到业务。只有把业务需求理清楚了,软件开发、硬件布设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还要鼓励全社会或者是各交通参与方共同参与,取得各方支持,智慧交通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来源:智慧交通网
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