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路上的声光电设施用的越来越乱,说说此事……
道路是承担运输任务的公共基础设施,所有的道路使用者要在这个空间里共处,要为自己的行为与他人进行协商和互动,这种互动虽然是多元的,但需要遵循统一的规则,也就是交通流动要受到规则统一的控制,专业上叫交通流控制,traffic control。这种规则统一的控制,是保证通行条件的技术途径,它依靠的是统一的法律和承载着法律和含义共识的标志、标线、信号灯等设施,专业人士称之为交通控制设施,traffic control devices,它完成的任务是向道路使用者传递规则一致的信息,其设置水平和方法关乎道路使用者处理信息的效率和质量。
驾驶人、行人、骑行者,每一个道路使用者,都应该拥有基本的交通控制规则意识与知识,比如红色代表禁令,绿色代表通行和引导,黄色代表危险警示,白底黑字传递的是提示信息,提高路面色彩对比度的斑马线改善的是用路人视觉质量、宣示的是行人的绝对优先权等等……这几乎是全世界文明社会的通用规则和共识……这种全球的共识度,是一件非常严肃和重要的事情,也是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
在使用道路时,交通控制设施承担着分配路权、保护车道、提示运动轨迹和操作点、改善视距、引导方向、警告危险等各种任务。在这方面,不仅仅老百姓要心知肚明,交通专业从业者,更应该建立强烈的规则意识,特别是要清楚,颜色的含义叫颜色法则,color code,不能乱用;在道路空间内,技术创新事关人命和法律的尊严,不应该乱来;设置标志标线等各种控制设施,受法律和规范的约束,不应该率性而为。
下面看看现在网上传播的一些“大胆创新”:
上图:一种红色警示灯,照射过街行人的小腿和地面,先不说这种设备的安全性和合法性是否得到过论证,红色会不会干扰斑马线的对比度,仅就道路使用者而言,会有困惑吗?行人看到红色,是应该闯入红色区域还是避免走进去呢?这种突然出现的困惑会带来危险吗?司机看到这个地区有的地方有红灯照着不能走,那么没红灯照的斑马线是什么意思呢?对于色弱人群,红色会形成什么效果?这种尝试,在安装之前,可有论证?如果要照明,为什么不能简简单单地把斑马线的空间照亮,把行人过街位置的指示标志做大做亮,让驾驶人远远地不受前车遮挡地就能发现前进的路上有斑马线和行人,让行人远远地就愿意和知道应该在哪里过街呢?如下图。
上面这个图里的设施一度在一些地方被流传为防疲劳驾驶神器,看着很像夜总会里的舞池射灯?绿色光,是畅行无阻的含义,在道路空间内额外安装这样的颜色,有统一的法律核查流程吗?驾驶人疲劳后,最大的问题就是睁不开眼睛,眼睛都睁不开了,弄这种射向天空的绿光,眼睛就能睁开?
上图:红色是禁止通行的含义,满大街的红灯,司机识别信号灯的视觉质量可有考虑?
上图:很漂亮的行人步道灯饰,浪漫温馨,然后成功地把行人过街的斑马线放在了整个道路空间里最黑暗的位置,大大增加了过街人的风险。
上图:驾驶人观察到的是红色和绿色灯光混杂的前视区,是该走还是不该走?可有人考虑过这样的嵌入式灯具的寿命?传统的立柱式行人过街信号灯,难道不是有更好的视认性和已经经受住考验的使用寿命合理性吗?
上图:功夫都用在了灯光上,然后用铁栏杆阻挡住了大半幅斑马线的出口,路缘石还是高高抬起的,老年人上来会很容易吗?对面路口的那两根高度不足视认性极差的挡车桩对行人安全就不是威胁吗?
上图:一方面处罚会车时使用远光灯的行为,一方面在路上迎着司机的眼睛安装这样的射灯,这个逻辑在哪里?
上图:道路的光环境给驾驶任务增加了多少负荷?
这里只举了一些灯光和颜色混乱的例子,照片都来自网上,还有一些地方,使用各种声音进行行为干预,效果如何,未见评价,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就是这种声音本身就是环境噪音,在将控制信息传递给期望的对象时,可曾考虑过不应该听到这些声音的用路人的反应和感受?可曾想过目标对象获取这些信息的效果?在车流滚滚的路上,人们要什么样的听力和注意力去关注多大分贝的音量才能获得这些声音?
交通设施的设置,是一种法律授予的权力,其设置建立在科学的研究与评价的基础之上,不应该肆意使用的……在设置之前,最起码应该有些专业的意见参与评价……法律意识和技术意识本身,都是一种文明程度的体现……
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