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四川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在成都举行,会议决定明年四川将抓好以下八方面重点任务:
一是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势见效。要抓极核主干,发挥成都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进程,推进成都都市圈内圈同城化、外圈一体化。抓南北两翼,强力推动川南、川东北经济区加快发展。抓基础设施,切实推动川渝重大交通项目出进度、见形象。抓省级新区,培育带动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和动力源。抓毗邻地区,为川渝统筹发展探索新路作出示范。抓政策协同,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不断夯实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底部基础。
二是集中资源力量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要高标准规划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加快西部(成都)科学城和中国(绵阳)科技城国家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建设,以培育创建国家实验室为目标加快组建天府实验室,鼓励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协同发展。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更加注重培育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创新效能。用好国家和地方两种资源,打通央地创新资源流动壁垒,推动校地校企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人才联合培养。狠抓人才和机制两个关键点,继续推进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落实“军令状”制度,完善“揭榜挂帅”等机制,进一步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三是持续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坚持资金、土地等要素跟着项目走,加快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持续深化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补短板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两个三年行动,切实增强发展后劲。把扩大消费与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的规定,充分挖掘县乡消费潜力,扩大节假日消费,合理增加公共消费,促进线上线下消费交互融合。扩大内需必须优化供给,大力发展实体经济。要加快推进制造强省、质量强省建设,实施“5+1”重点特色园区培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坚持粮食稳产增产和生猪产能恢复效益提升“两手抓”,强化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推动“10+3”现代农业体系“接二连三”、融合发展。鼓励服务企业开展批量定制和柔性化改造,搭建一批电子商务、金融、物流等服务支撑平台,推动“4+6”现代服务业体系优供给、添动力。
四是紧扣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五大振兴”。围绕解决“人”的问题,吸引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围绕解决“地”的问题,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严禁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围绕解决“钱”的问题,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三农”发展比例,引导金融资源、社会资本更多流向农业农村。深入研究依法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不断培育壮大集体经济。要在农村全面脱贫的基础上接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把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
五是高水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要巩固“十三五”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制度成果,进一步强化系统集成,放大整体效应,推动改革与经济运行深度融合、高效联动。做深做实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深化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促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政策体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精准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泛珠三角区域,筹办好重大展会活动。持续推进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赋能放权、协同开放,增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经济技术开发区功能作用,不断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六是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四川作为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和重要水源涵养地,必须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好长江“十年禁渔”攻坚战,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和若尔盖国家公园创建,做好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的“加减法”。认真落实中央有关碳达峰、碳中和部署要求,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加快建设中国“气大庆”,扎实抓好气化全川、电能替代、清洁替代工作,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七是切实加强基本民生保障。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必须大力促进就业,完善社保,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提供方式,切实兜牢民生底线。依法有效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做好关键时点、困难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用心用情办好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领域民生实事。
八是着眼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着力防范化解各种风险。要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坚决依法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多措并举化解高风险金融机构、重点企业债务风险。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大力发展租赁住房,着力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着力防范化解影响安全稳定的突出风险,不断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和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提高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四川,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