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来,中央密集部署加快新基建,2月21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3月4日的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4月28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以及5月的全国“两会”等,均明确要求加快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3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推动5G加快发展的通知》,明确指出加快推动主要城市5G网络建设等举措。各地政府也结合本地发展情况,相继出台推动5G发展的相关政策。
赛迪智库发布的《中国5G区域发展指数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截至2020年6月底,我国各地方政府共出台5G政策文件超过210个。当前,我国5G核心技术研发和网络测试进展顺利。5G标准必要专利份额位居全球第一,以企业为中心的5G专利占全球5G专利总量的三分之一,华为5G专利数量为世界第一,中兴位列第三。2020年1月,我国首批14项5G核心标准正式发布。与此同时,多个试点示范商业应用落地加速。2020年上半年,我国5G套餐用户数已破亿。截至6月底,共有197款5G终端拿到入网许可,联网5G手机终端达6600万部。
根据对各地区5G发展环境包括5G政策数量、人均GDP、移动用户数、5G基站规划数、5G网络覆盖率,5G技术研发能力包括科技支出在地方财政中的占比、研发机构的数量、国家科技成果等,以及5G产业生态和融合应用水平包括5G重点企业、5G产值规模等的考量和评估,《白皮书》显示,不同地区5G发展差异明显,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广东、江苏、北京、浙江、上海、山东等省市5G产业基础雄厚,信息通信技术人才集中,5G建设超前,应用广泛,业态创新活跃。中西部省市积极追赶,湖北、河南、四川、重庆、安徽、湖南等地在5G产业发展方面积极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
从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来看,5G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程度基本呈正相关,总体呈现阶梯化发展态势。第一梯队广东、江苏、浙江在5G基站已建数量和2020年基站规划数方面均位列前三。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在网络覆盖率方面具有领先优势。第二梯队河南、山东、贵州、山西、湖北、四川、江西等地总体发展比较均衡,为5G应用的规模化发展打好了基础。
从5G技术研发能力来看,各地区5G技术研发能力差距明显,广东、北京、江苏、上海、浙江和山东位列第一梯队,在资金投入、技术水平、创新成果和人才储备等方面占据绝对优势。
从5G产业生态来看,各地区差异明显,其中广东省得分最高,其5G产业布局完整、产业发展迅速、产业集聚度明显,5G企业众多,具备成熟的核心研发和设备制造基础。5G重点上市企业集中于广东、浙江、江苏、北京、湖北、四川等地,企业聚集效应明显。
从5G融合应用情况来看,江苏、广东、上海、浙江、北京具备明显领先优势。在试点示范建设方面,各省份均积极推进5G试点示范场景打造,上海、江苏、广东、浙江优势突出。
在行业应用方面,江苏、广东、北京位列前三,产业聚集发展形成一定规模,未来潜力可期。
对于各地5G发展建议,《白皮书》提出,进一步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加快完善和落实5G产业发展配套措施,深入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增强产业协同及安全保障能力,推进5G共建共享向纵深发展,探索有效的商业模式等。
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