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中卫北斗科技有限公司

在线咨询
微信

微信扫一扫

长按二维码关注微信加好友

回眸|“863计划”:点燃星火孕育北斗

发布时间:2019-11-20 11:33


  33年前的今天,一个改变中国科技未来的战略公布。 

  1986年11月18日,国务院正式发出了关于《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的通知。这个计划因是1986年3月提出的,故简称“863计划”。 

  “863计划”在航天、生物、信息、激光等重点领域开展研究,点燃了中国科技的星星之火,也推动了我国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蓬勃发展。 


“863计划”四位倡议者合影

左起: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

  1986年3月3日,一份“关于追踪世界高技术发展的建议”被呈送到中南海,这是一封致邓小平、胡耀邦的信。 

  这封信由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主任王大珩、核工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王淦昌、航天部空间技术研究院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杨嘉墀、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专职委员陈芳允等四位著名的老科学家联合签名。 


“863计划”四位倡导者合影

左起陈芳允、王淦昌、杨嘉墀、王大珩

  1983年,美国提出“星球大战计划”,世界各国也都纷纷出台高科技发展计划。高新科学技术顿时成为当时最火的“热词”。四位中国科学家针对世界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和世界主要国家已制定了高科技发展计划的紧迫现实,向中央提出了全面追踪世界高科技发展和制定中国发展高科技计划的建议和设想。 

  两天之后,即3月5日,邓小平就在建议上作出批示:“这个建议十分重要,找些专家和有关负责同志讨论,提出意见,以凭决策。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1986年3月到8月,国务院先后召开7次会议,组织124位专家分成12个小组,进行了反复的探讨与论证。最后,形成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 

  1986年11月18日,一个面向21世纪的中国战略性高科技发展计划正式公之于世。中国宏伟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就这样坚定地开始实施了。“863计划”选择了航天、生物、信息、激光等7个技术领域的15个主题项目来开始高科技的攀登。 

  中国科技的春天,来了!中国科学家看到了中国科技崛起的曙光! 

  “863计划”实施后,上万名科学家协同攻关,我国的高技术研究开发取得了重要进展。 

  作为“863计划”倡导者之一,陈芳允院士还提出了“双星定位理论”,为后续北斗系统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北斗创始人陈芳允院士

  1994年,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正式启动北斗一号工程,进行试验探索。2000年,我国成功发射2颗北斗一号卫星,让双星有源定位从理论变为现实。北斗一号系统利用我国当时现有成熟技术,以最小投入、最短周期,实现了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的自主可控。中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2000年10月31日,首颗北斗一号卫星发射升空

  历时8年建设,2012年底,北斗二号系统建成提供亚太地区区域服务。我国拥有了完全自主的高性能卫星导航系统,从根本上摆脱了对国外卫星导航系统的依赖。历时9年建设,2018年底,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建成,提供全球服务。北斗三号系统突破百余项关键技术,带动我国航天能力整体跃升。目前,北斗正在向第三步的终点——全面建成北斗三号系统迈进。 

  中国的北斗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北斗正阔步迈向更美好的未来。 

    

“863计划”承载了

中国几代科学家的激情与梦想

为以北斗系统为代表的

中国科技大发展积蓄了浑厚的力量

让曾经辉煌的古老中国在21世纪

再次在世界科技领域斩获瞩目与荣光


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

版权所有© 四川中卫北斗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14007264号-3    技术支持: 竹子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