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中卫北斗科技有限公司

在线咨询
微信

微信扫一扫

长按二维码关注微信加好友

空间规划中的“以流定形”:空间关系-空间活动-空间网络

发布时间:2019-10-28 14:44

2019年10月17日在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学会年会专题论坛上的发言概要。

在新的空间规划体系中涉及交通规划的内容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前置先导性内容、融合协同性内容和传递落实性内容。其中的第三部分属于专项规划,是传统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所擅长的领域。第一部分则关联到上位空间结构与交通网络,对本层次空间结构和布局具有重要影响,适于在空间规划之间通过预研加以明确。第二部分重点讨论的是本层次空间结构与网络结构之间的关系,与传统城市总体规划纲要阶段讨论的问题有很大的相似性。

空间结构与网络结构关联分析的重要性,可以从地理学和城市科学的理论发展中得到支持,也能够从国际经济和国家战略中得到印证。

作为城市规划理论基础的地理学和城市科学中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是“流空间”理论的兴起:以网络和流诠释空间要素间的关系,以“中心流”替代“中心地”。吴志强院士基于流空间理论,对中国的城市规划提出了“以流定形”的设想:依靠智力创新的“智力城镇化”道路与依靠资源环境、廉价劳动力的“体力城镇化”道路,智力城镇化道路是未来中国的必然选择;中国的规划支撑城镇化发展,探讨支撑我国城乡规划发展走向理性与科学的新的范式:以“流”定“形”——从表层的形态挖掘其下的流动要素,从而制定和总结出城市发展模型和方法。

我国所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为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结构变化,形成更加有利于共同发展的空间联系结构;而“交通强国”的国家战略,实际上与“一带一路”倡议具有紧密关联,通过交通网络建设和增强交通建设能力,在国际要素流动的空间体系中发挥主导作用。这些实际上是“以网络和流诠释空间要素间关系”在政治与经济领域中的折射。

正因为如此,在空间规划融合协同性内容中确定空间结构与网络结构的适配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是传统网络交通流分析的上位问题,需要空间规划师与交通规划师共同承担这一重要任务。

融合协同性内容讨论问题的语境与传统交通分析方法有很大的差异,其对空间构造分析的重视远超于交通流量化分析。基于OD的交通分析理论由于相关工作深度限制和自身局限,很难适应这种空间构造分析,促使我们以空间活动系统研究替代网络交通流分析,其讨论问题所遵循的逻辑是“空间中的关系-空间中的活动-空间中网络”。

空间活动系统分析涉及四个基本问题:

1.      如何定义空间

传统交通规划根据问题对象的不同,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定义空间。对于城市交通规划,采用交通分区定义空间,一般忽略分区内部的流动,将分区之间的交通流映射到交通网络之上。对于区域交通规划,以城市作为节点,将城际交通映射到区域交通网络之上。

新的空间规划体系面对的空间结构比传统规划要复杂,包含了:城市、市域、都市圈、城市群等多个空间层级。这意味着过去日常空间活动为主体与城际空间活动为主体这样两种分离讨论的问题,在空间活动系统分析中需要在新的空间层级结构中加以适度统一。

事实上,通勤等日常空间活动的时变规律,与商务、游憩等活动为主体的城际空间活动的时变规律有很大的差异。当我们需要按照新的国土空间层级研究问题时,如何通过层级化空间分区适度分离不同时变规律的流动,是一个需要明确的问题。利用移动通信信令数据在比较广泛的空间范围内获得空间的职住关联信息,采用复杂网络理论中的“社区发现”算法,能够识别空间职住关联网络的模块化结构。据此可以将空间划分为一种层级结构:模块内部具有较强的通勤活动内聚性,模块之间则是跨区通勤,以及商务、游憩等空间联系。

采用这种方法所确定的空间联系模块化结构,在城市群尺度中显示出很强的核心-边缘结构特征,即由若干元素相互联系构成的一种中心紧密相连、外围稀疏分散的特殊结构。而在特大城市内部亦能够识别出一定规模的核心-边缘结构。

2.      关注哪些“空间中的关系”

城市/都市圈/城市群中的空间活动,可以采用其背后发挥作用的社会和经济关系来加以诠释,例如企业关联网络、产业关联网络等。在部分不需要深度归因分析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更为直接的职住空间关联关系、公共服务设施的可达性覆盖等来表述空间中的关系。

这类空间中的关系是社会活动的产物,包括企业选址活动、居住迁移活动、就业选择活动、外来人口迁入活动等,同时也受到既有和历史城市空间、交通网络等的影响。

3.      如何描述“空间中的活动”

对于空间中的活动的描述,与所依托的信息环境具有紧密关联。基于移动通信信令数据,我们可以获得用户在空间中活动的部分信息,可以采用信息点、活动点、驻点、锚点等概念,模糊但正确地反映对象活动空间的基本情况。

相比于空间活动所产生的流动量,我们更加关心行为主体的空间活动模式,以及在行为个体活动模式相互作用下所产生的空间活动系统状态。因此我们需要寻找一种不同于OD的表述方式,即对于行为个体行为模式,以及基于锚点和驻点的行为模式集计特征的表述。

对于单个行为主体,采用兴趣值(访问某个空间位置的频率与逗留时间的乘积)来表征空间维度上的活动模式,采用信息熵来表征时间维度上的活动模式。而对于在某个空间区域中集聚的行为主体(例如居住在这一区域的个体、就业在这一区域的个体等),则需要采用某种方式(兴趣值结构类别、活动空间尺度等)定义其集计特征。

4.      如何研究“空间中的网络”

站在空间规划立场上,交通网络是塑造“流空间”的重要政策工具,也是实现空间正义的重要手段。

对城市空间活动系统的分析包括:

空间活动系统的评估——发现现有系统(交通系统、公共服务设施分布、城市空间结构)所存在的问题。

城市空间活动系统归因分析——空间中的关系与空间中的活动的关联关系将给出内在因果关系的线索,在此基础上的循证分析,将揭示城市发展内在的动力机制。

城市空间系统状态预测——空间活动系统状态预测主要讨论不同空间活动模式(为便于理解,可以不太准确地将空间活动模式定义为:基本两点一线、宅在家中、空间活跃)的行为主体结构的空间分布演化,以及由于这种演化所造成的交通网络上流动结构的变化。

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

版权所有© 四川中卫北斗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14007264号-3    技术支持: 竹子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