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停车场建设标准是什么?
停车场(库)运营管理服务应满足哪些要求?
共享停车服务需具备什么条件?
成都出台的相关规范文件
来啦
3月28日,记者从成都市交通运输局获悉,《成都市智慧停车标准体系》(包含《成都市智慧停车信息系统建设规范》《成都市停车场(库)运营管理服务规范》《成都市共享停车服务规范》)的编制工作已全面完成,已于近日经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以地方标准形式正式对外公开发布。
智慧停车场建设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互联网+停车”,实现停车信息互联互通,确保停车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精细化管理,提升停车行业整体服务水平是关键。
推进智慧停车的“成都标准体系”都有哪些内容?
打通停车“信息孤岛”
停车场(库)、泊位须具备信息采集功能
为进一步推进“互联网+停车”,实现停车信息互联互通,确保停车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精细化管理,提升停车行业整体服务水平,市交通运输局于2018年启动《成都市智慧停车标准体系》的编制工作。其中,信息系统建设是一项重要内容。
“智慧停车系统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对采集的停车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和应用,为使用单位和公众用户提供智慧化停车服务的信息系统。”据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成都市在智慧停车信息系统建设上存在部分停车场设施设备陈旧老化、智能化信息化程度不高,信息传输不能互联互通等多种问题,不利于智慧停车及智慧城市建设。
据悉,此次制定出台的《成都市智慧停车信息系统建设规范》,在“城市级”平台建设层面规定了停车数据的联网规范,包括明确要求各停车场(库)、停车泊位须具备信息采集功能,规定了数据传输内容、编码标准、数据格式,要求停车场(库)经营者适时将信息数据上传至城市级公共停车信息平台,为停车资源的共建共享和整合应用提供了数据基础。
同时,在“场库级”系统建设层面,也分别对路外和路内停车场的智慧化功能进行了细化明确,要求路外停车场应完善出入口管理、车位引导、反向寻车、充电桩管理等子系统功能;要求路内停车场应通过地磁、视频、电子标签等物联网技术实现停车信息采集、实时传输、自动计费、欠费追缴等功能。
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规范的制定实施将为打通停车信息孤岛、构建“城市级”静态交通信息采集与发布体系、实现停车信息交互共享和更好地为市民提供信息服务等方面提供了参考遵循。
鼓励开展智慧停车场建设
运营管理上要具备充电桩等设施设备
树立“科学化、人性化、专业化、智能化”的现代停车服务管理理念,为业主与车主提供热情周到、科学安全的停车服务是停车场(库)运营管理的根本所在。
问题来源于现实中的尴尬。目前,成都在停车场(库)运营管理上标准不一、出入不畅、服务欠佳,个别停车场存在不按规定收取停车费用、不经备案法外经营、停车标志标识不明显、相关制度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市民反应强烈,对高标准停车服务的需要愈加迫切。
根据《成都市停车场(库)运营管理服务规范》,成都明确要求停车场(库)具备电子收费、停车诱导、充电桩、安防监控等智能化设施设备,并鼓励和倡导停车场经营业开展智慧停车场建设。在服务内容上,着重对信息明示、停车引导、收费、巡查、安防等停车服务内容和要求进行了规范;同时对从出入口设置、防火防汛、设备保养、突发事件处理等安全方面也进行了明确。
倡导“共建共享”
开发移动访问端 提供预约、超时提醒等服务
共享停车是盘活现有停车资源、缓解停车难、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有效途径。记者了解到,为盘活现有停车资源、规范共享停车服务,此次制定的《成都市共享停车服务规范》中明确了各方服务标准和服务边界,要求平台服务企业应建立运营服务平台,开发移动访问端,为用户提供信息注册、车位预约、超时提醒、计费标准、电子发票、停车保险等共享服务功能;要求停车场(库)经营者应协助停车场(库)权属单位进行智慧化改造,并将共享停车信息接公共停车信息平台等;要求车位提供方应提供真实有效的注册信息;车位使用方应按预约时间停车、按时缴费等。
“规范的发布实施,有助于我市共享停车服务的推广应用,盘活全市停车设施资源,缓解停车供需矛盾。”成都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成都要求共享停车平台服务企业须建立投诉受理机制,设立服务热线并及时处理各类投诉及纠纷,同时还要求平台服务企业主动接受第三方评估机构的服务考评和行业主管部门监督管理。
成都发布-成都晚报记者 罗斯
供图 成都市交通运输局
封面图据 四川观察
编辑|钟辉
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