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中卫北斗科技有限公司

在线咨询
微信

微信扫一扫

长按二维码关注微信加好友

2019'中国智能交通十大猜想之四——车路协同的建设运营模式会确立么?

发布时间:2019-03-06 11:01

正是乍暖还寒,最难将息的正月,离“春风似剪刀”的农历二月,也还要板着手指数一下。只是时间欢快的向前,2019年已经开完了头,大踏步的开始跑了起来。

每年初,ITS114都会不自量力的做一下行业年度“十大猜想”,从技术、模式、趋势等等维度来粗浅的预测一下,2019年会有哪些惊喜或者转折。2018年的预测,有些是踩到了热点,比如LTE-V与汽车电子标识的结合、卡车编队行驶、交通大脑落地、营运车辆主动安全防控、RFID路侧停车试点、互联网+智慧出行、交通支付大战等,但也有不在点上的,比如中运量公交、交通工程师的需求等等。

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发展需求和建设重点。资本对于交通行业的推动,从前一阶段的正面为主,变成了正负都有,尤其在共享单车、共享汽车、二手车交易等以C端为主的行业创新方面,不少创业者带着资本驱使的狂奔坠入山崖,即便像滴滴这样曾以为就是独角兽的,也陷入困境,现在资本还在撬动智慧停车、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智能视频分析、人工智能等等领域的发展,未来如何发展,也是行业重点关注的内容。

当然,资本不是推动行业发展的核心,核心仍在与需求,没有需求的支撑,就无法让商业模式完成闭环,没有造血功能,技术研发、产品生产也就无法得到营养。现阶段的需求是什么?痛点、难点的破除、改良,新技术、模式下的效率提升,比如信号集成管控平台,比如车路协同等新技术的建设、运营模式,比如“大脑”更智慧等等。

从这些角度出发,我们又提了几个问题,您也许能给我们回答,当然,最终要到年底,甚至于更久的以后,才会有答案,时间很欢快,我们也不必那么沉重。

猜想四、城市车路协同的建设模式会确立么?

在ITS114的行业年度十大事件一文中,我们在最后写道:如何为多功能、涉及多方的智能化产品、系统寻找合适的运营管理模式,设计出合理的商业模式,明确政府和企业的权利和义务,将是智能交通行业下一步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很明显,车路协同就是这么一个产品,一个多功能、涉及到多方的产品,可能的参与方有交通局、交警、公路运营企业、电信运营商、车队管理运营商、物流企业、车企、交通信息服务企业等等。

而且车路协同系统投资是巨大的,不是一个职能部门所能推动建设、健全的系统工程,高速公路场景还好,主导单位就是公路运营公司,其他涉及单位向他们付费就好,而城市交通场景就复杂了,用地、用电、网络、市政等,即便有钱也难搞定,更何况谁来投资?看起来两种可能性比较大,地方政府和电信运营商,对于前者来说,这是一个社会效益大于直接经济效益的场景,投入的资金将非常可观,要对接协调的政府部门也将非常多,不仅在于基础设施建设,也包括对接已有的交通管理、交通信息系统,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公共服务来提供,政府负责建设,然后交给国有企业负责运营,并逐步探索商业化运营;而车路协同本身就是以通信为基础的技术,尤其在我国,不论是LTE-V还是5G,都绕不开电信运营商,由他们来主导系统的搭建、设计商业模式、建设路侧RSU,是较为可行的方式。

使用者付费中,交通局、交警、运输企业、车企(TSP)等,可能是直接付费的用户,但面向车主直接收费几乎是不可能的,只能从硬件设备、通信费用中附加(也是可行性较低的一种方式),而且,让系统运行起来的最重要一点,就是如何让车路协同车载设备更快、更多的安装到车辆上,看起来,公交、出租等又将第一个承担这一重任!

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

版权所有© 四川中卫北斗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14007264号-3    技术支持: 竹子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