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中卫北斗科技有限公司

在线咨询
微信

微信扫一扫

长按二维码关注微信加好友

中国成功发射首颗低轨宽带通讯技术试验卫星

发布时间:2018-12-25 17:55

12月22日上午7时51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地将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虹云工程”首颗低轨宽带通讯技术试验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本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295次发射。

据了解,这是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首次将卫星送入1000公里以上的太阳同步轨道,火箭的任务适应性大大提高;履约周期只有短短半年时间,火箭的市场响应能力大大增强。
       自首飞以来,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发射已连续取得五次圆满成功,体现了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的高性能与高可靠性。
       比起以往将卫星送入500公里左右的太阳同步轨道,给火箭的轨道优化和能量控制等都带来一定难度,为此,型号队伍在轨道设计、制导设计和飞控软件上都进行了适应性改进。

 长十一火箭副总指挥金鑫表示:“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意味着火箭的任务适应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任务原本并不在火箭院年初的发射计划中。今年1月19日和4月26日,长十一火箭先后以“一箭六星”和“一箭五星”状态发射成功,型号队伍连战连捷,市场影响力不断扩大,吸引了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前来就虹云工程洽谈合作。最终,本发火箭在不到半年时间里就完成了各项准备工作,具备了发射条件。
       金鑫说,以往任务的履约周期至少需要七八个月甚至1年,火箭履约周期的缩短,得益于型号队伍积极探索固体运载火箭的去任务化管理和并行设计思路。在遥三、遥四火箭箭体总装去任务化基础上,从本发火箭开始实现了飞控软件的去任务化,不用再就每发任务更改飞控软件,而是在软件架构不变的基础上,通过发射载荷参数的配置快速满足任务需求,节省了每发飞控软件更改带来的软件代码走查、第三方测评等工作周期。此外,型号队伍还针对星箭接口以及卫星支架设计等关键任务短线实行了并行化集成设计。以卫星支架为例,型号队伍从方案设计阶段就开始进行工艺、物资的提前准备和提前策划,可以缩短大约三分之一的准备周期。

  “我国低轨卫星星座通信系统建设将有约800颗卫星的规模,发射市场前景很大,发射轨道大部分集中在一千公里左右高度,长十一火箭此次任务的成功,将为后续参与星座系统组网和补网发射打下良好的基础。”金鑫说。
       金鑫介绍,2019年1月长十一遥六火箭还将执行一箭多星发射任务,首次实现了遥五、遥六两发火箭并行总装、测试,同步完成出厂评审,为未来高密度发射奠定技术基础。同时,长十一火箭正全力以赴开展海上发射的各项准备工作,计划2019年6月实施我国首次运载火箭海上发射。另外,型号队伍正在论证低轨运载能力达两吨的长征十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其运载能力更大、性价比更高。

       (来源:光明网)


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

版权所有© 四川中卫北斗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14007264号-3    技术支持: 竹子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