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中卫北斗科技有限公司

在线咨询
微信

微信扫一扫

长按二维码关注微信加好友

“北斗+”助力“一带一路” 千亿市场规模蓄势待发

发布时间:2018-09-13 17:46

9月7日,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第七届年会暨中国北斗应用大会——“‘一带一路’北斗+产业走出去”论坛召开,此次论坛是由中国卫星导航协会和中定协一带一路专业委员会主办,由国发北斗(北京)科技研究院承办。该论坛的举办将为全面落实规划、稳步推进北斗系统走出去,积极推动我国北斗的规模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精度的北斗时空信息服务等具有积极意义。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据悉,今年的8月25日7时52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三十五颗和第三十六颗北斗导航卫星,加速了我国北斗导航系统全球覆盖的步伐。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周年,随着许多重点项目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进,“一带一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通”正在逐步开花结果。我国正在加快“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依托通讯、遥感、导航卫星等空间基础设施,为沿线国家提供空天一体化,高效互联的空间信息的服务,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提供空间信息支撑。
       

作为国家重大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北斗+产业”应用发展走出去显得意义重大。在“‘一带一路’北斗+产业走出去”论坛上,相关专家表示,北斗系统已成为国家对外合作的重要推介品牌,其不仅有助于推进“数字丝绸之路”和先进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合作,提高产业合作的层次和水平。还有利于推进与沿线国家在防灾减灾、生态环境监测、科学研究等领域的国际合作,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公共产品,增进民心相通和人文交流,塑造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等。

为了配合“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助力北斗+产业走出去,进一步发挥我国空间技术资源优势,推动空间信息产业的市场化和国际化发展,共建“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9月7日上午,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与中国卫星导航协会共同发起成立了——“一带一路”北斗专家智库。
       

据了解,该智库旨在打造成“一带一路”北斗领域思想金库,通过与国内外各研究机构专家紧密互动,解读政策、咨政建言、推动交流,搭建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成果共享的交流平台,从而让企业家与智库专家互动,组织行业内国内外专家对企业投资项目做针对性的课题研究和风险评估报告,提供“一对一”战略咨询,做好顶层设计,为企业走出去投资安全保驾护航。
       

2017年全国卫星导航相关产业总体产值达到2250亿元,是一个高速的发展时期,现在全国卫星导航相关的企业达到14000家,其中上司公司58家,卫星导航从业人员超过50万人,这已经成为我们高科技领域的一个生力军,下一步的潜力大不大呢?
       

专家表示,随着全球组网步伐加快,北斗相关的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也是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下一步的产业发展将会更大,像林业、农业、渔业,还有市政管理、城市的供水供电,还有城市的智能化交通,安全救灾防范,对于灾害的监测等都有一些应用,此后还会有更多创新应用。还有北斗应用给我们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带来了许多翻天覆地的变化,导航系统未来一个重要应用就是无人驾驶,靠精准导航也很快会实现,将来北斗的应用,人民群众生活当中会触手可及。
       

产业发展如何走深走实呢?专家表示,首先要以北斗应用牵头,要把其加到各个行业里面去,加到大众的生活中去,这样北斗才有价值。二是除了各位专家讲过的,对107个国家要落地的国家,要有法律政策、投资环境以及政局等等方面的评估之外,可能对市场的评估还要特别的强调。三是行业14000家基本上都是中小企业,中小型企业他在很多方面还是有限制,这些企业要靠着国家队,一块儿贴着往外走,比如国家发改委支持的项目,商务部支持的项目,或者大的央企和外面签订的工程项目,可以跟着一块儿配套走出去。

       

其实,除了政策的支持,专家们的解读,最主要的还是靠企业自身的经营,把产品把应用走到世界舞台上。与会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代表以“深化北斗应用 促进产业发展”为主题,围绕北斗性能提升与天地一体化增强技术、北斗导航系统服务的优势、城市大脑智慧交通中的位置服务创新应用等作主旨报告。为推广“北斗+”应用模式,加强与相关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合作,推进卫星导航技术研发应用等积极建言献策。
       

大会还颁发了2018年卫星导航定位科技进步奖、创新应用奖、终身成就奖、优秀论文奖、北斗七星奖,举办了首届“北斗之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并颁奖。其中,卫星导航定位终身成就奖是年会首次颁发的奖项,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俊勇、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其凤获此殊荣。



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

版权所有© 四川中卫北斗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14007264号-3    技术支持: 竹子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