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中卫北斗科技有限公司

在线咨询
微信

微信扫一扫

长按二维码关注微信加好友

“女航空人”陈琦:做卫星的守护者

发布时间:2018-03-09 14:30

在深圳航天东方红海特卫星有限公司总体设计部实验室,一位身穿工作服、戴着眼镜的女工程师正聚精会神地盯着机器上显示的数据,丝毫不敢懈怠,时而记录,时而转向旁边的计算机,修改着什么。她是这家公司的卫星热控工程师陈琦。 承担4颗战略级卫星的热控设计、组织2项自主研发项目、发表国际会议论文3篇、申请发明专利7项……这些是她2012年入职以来的成绩。今年三八妇女节,她被授予深圳市五一劳动奖章。 在不小的工作强度下,她是如何完成国际论文、发明专利的?陈琦回答:“工作中我喜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善于发现创新点,善于总结,就有素材了。”  一个天文爱好者的初心

“一直对航天有梦想,是一种情结”

 “我10多岁开始对天文学感兴趣,高中参加过航天类竞赛,还拿过浙江省科学竞赛二等奖。”陈琦谈到她为什么选择这份工作时,不禁回忆起小时候的兴趣,“一直对航天有梦想,是一种情结吧。” 进入大学后,陈琦发现,原来航天需要多种学科的支撑,她主修的热力工程就是其中一个,她的任务主要是使卫星的每个面既能保暖又能隔热。“虽然我们的工作不是直接探索太空,但其实为航天事业提供了坚强后盾。一旦温度失衡,对整个卫星是致命的。” 像一颗螺丝钉,她兢兢业业坚守在自己的学科领域。然而,这一颗螺丝钉也并不好当。“去年连续6个月,我们每个月都要连续七八天值班”。陈琦告诉记者,航天领域任何新的东西都会承载很大风险,不容犯错,严谨的工作对体力要求很高,“我们需要时时控制实验的进程,观察参数,及时检错,有错误一旦上星是非常致命的”。 除了在数据处理上,在卫星设计上,也需要反复实验。“之前一次任务中,卫星上有一个仪器装的位置比较接近于太阳烘烤的方向,热设计特别不好处理。后来我们不断实验,通过多重辐射,实现了要求。”她说。 在技术部的50多人中,只有10个女生,“不过女生抗压能力更好,一般等一组数据要2-3天,女生更有耐心。”陈琦告诉记者。   一颗卫星背后的坚守

  从研究到成功发射需要一两年时间

 “全球第一颗以脉冲星导航为主要任务的卫星,是我们第一个发射的。”她说,这是自己引以为豪的任务之一,设计精度要求很高,“目前我已经参与了2颗卫星的成功发射,还有3—4颗正在研制。” 在成功的背后,是长时间枯燥的练习和积淀。“卫星从研究到成功发射,需要一两年时间。”她说。 2012年,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的陈琦来到这家公司,每天在计算机上画卫星的物理模型,仿真优化,通过计算改进模型设计……“前两年是不断论证的过程,设计卫星、做实验验证,一点一点自己去摸索,慢慢对经验和参数就有积累了。” 2年后,第一次接手卫星设计任务,她并没有拘泥于完成任务本身。“根据它的结构设计,我们引进新的设计理念,并使用了航天中用的不多的设备”。她介绍,使用新材料,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摸索材料性质,不断在真空罐里反复试验。 2015年9月,卫星成功发射。“第一轮设计很少成功,最麻烦时一颗星要经过十几二十轮的计算,”她说,“通过它的成功研制,我对卫星热控的设计方法和模拟方法更有信心了。” 在有限资源下,把卫星做到最好的状态,是她坚持的理念。“不断想新的点子去克服资源短缺的问题,这是痛苦的过程,但在不可能中找到可能性,是很有成就感的。”她说。 2016年,她将相机中控制光学辐射机构的原理应用到控制航天器热辐射中,获得了当年首届CASC中国航天科技杯航天器创客大赛优秀作品奖,现已研发成产品初样。

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

版权所有© 四川中卫北斗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14007264号-3    技术支持: 竹子建站